我國碟形彈簧生產集約化程度低,上不了規模。以懸架碟形彈簧為例,產量最大的企業每年只生產100多萬件,全國所有企業產量加在一起尚不及日本NHK一家的年產量。由于集約化程度低,造成一部分企業生產能力放空,另一部分企業重復投入,形成資源浪費。
企業規模小,碟形彈簧機械全行業約有1600家碟形彈簧廠,其中大部分是私人辦的民營企業,全行業從業人員約為3萬人,行業中規模最大的中國碟形彈簧廠具有員工900多名,全行業企業平均規模不到20人,是典型的以小企業為主的行業。企業的固定資產相關懸殊。最小的個體企業固定資產僅數萬元,而最大的企業達數億元。行業平均勞動生產率不到7萬元,還屬于勞動密集和手工操作占主要地位的行業。
相關行業對碟形彈簧行業支撐力不足,碟形彈簧生產不能缺少原材料、碟形彈簧設備制造業的支撐,而這兩方面恰恰是弱項,國內原材料質量不高已眾所周知,設備水平的差距亦為人所共知,相比國外企業不僅能就地取材,有規模的同行如日本中央發條、韓國大圓鋼業、德國克虜伯M&B都有自己的線材加工生產線。僅原材料一項國外同行己占了先機。
產品結構雷同導致市場過度競爭,價格跳水的結果是兩敗俱傷,最典型的數摩托車碟形彈簧價格一降再降,目前已接近原材料成本,不少企業已無利可圖,被迫退出該領域,激烈的價格競爭直接的后果是導致產品質量下降,企業效益滑坡,企業缺少發展所必須的資金積累,設備無力更新,企業的發展沒有后勁。
由于新的碟形彈簧企業不斷產生,價格競爭的白熱化,相當一部分老的國營和集體所有制企業因為體制,歷史包袱和設備陳舊等原因,難以和新的民營企業相抗衡,這部分企業經營困難,目前正通過出售和股份制改造來擺脫困境,其中如有的碟形彈簧廠已改制為股份制企業,另一些目前經營尚可的企業未雨綢繆也正在改制中。與此相反,某些已經完成了原始積累的民營企業則雄心勃勃,正在謀劃新的發展規劃,以求提高企業的產品檔次和競爭能力。